概述
湿毒疮,又称“浸淫疮”,现代医学称之为“湿疹”。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,故其名称也各有异,凡发于耳部者称“旋耳疮”;发于婴儿面部者称“奶癣”;发于阴囊部者称“绣球风”;发于肛门部者称“肛门圈癣”,发于小腿部者称“湿气疮”;发于四肢肘膝窝部者称“四弯风”等。
本病多由风湿热邪蕴于肌肤,或久病血虚,肌肤失养所致,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皮肤病,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。
[辨证施治]
本病临床辨证有湿热下注、血虚风燥二型:
1.湿热下注型
症状:多见于急性湿疹,起病急剧,皮疹呈多形性,红斑、丘疹、水泡、糜烂、渗液、伴有便溏,尿黄,舌苔黄腻或薄黄,脉象濡数。
治则: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。以取督脉、手阳明、足太阴、足厥阴经穴为主。
处方:大椎、合谷、曲池、阴陵泉、行间、阿是穴(即湿疹部中心及周围边缘的阿是穴)。
随症加穴:①瘙痒剧烈者加止痒穴(在曲池上二寸处);②便溏、尿黄者加天枢、中极。
灸法:
(1)艾卷温和灸:每次选3~5穴,每穴灸10~20分钟,每日灸1~2次,或隔日1次,或于湿疹奇痒时随时施灸。5~7天为1疗程。灸至皮损处结痂,最后脱屑而愈为止。
(2)药物艾卷温和灸:取陈艾绒、白芷(研细)、苍术(研细)各150克,硫磺(研细)60克,制成药物艾卷,备用。施灸时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,多选用病损局部阿是穴,每次施灸15~30分钟,每日灸治1~2次,7~10次为1疗程。对于皮损面积较大者,可配采用温盒灸法。
方义:本型属湿热下注为患,治以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。故取大椎、合谷、曲池以祛风清热;取阴陵泉以健脾利湿;取行间以泻清肝经之湿热;取阿是穴、止痒穴以祛风而止痒;配天枢、中极者以清利大肠和膀胱之湿热。
2.血虚风燥型
症状:皮损多局限性,边界清楚,皮疹表面的皮肤肥厚粗糙、呈苔藓样变,色素沉着,皮纹加深、脱屑,自觉剧痒,便秘,舌质尖红,苔薄黄,脉细数。本型多见于慢性湿疹。
治则:养血凉燥,祛风止痒。以取足太阴、手足阳明、手少阴经穴和阿是穴为主。
处方:血海:三阴交、合谷、足三里、少府。
随症加穴:①便秘者,加天枢、大肠俞;②剧痒者,加百虫窠、风池、风市。
灸法:
蒸气灸:取地肤子30克,蛇床子30克,苦参15克,白藓皮15克
艾灸治疗湿毒疮(湿疹)方法
记住艾艾贴总代赵泽红网址:
,花椒9克,白矾3克,上药水煎30分钟,倾入盆中,用药蒸气熏灸患部,待药水稍温可洗患处。每日1次。多适用于经久不愈的慢性湿疹。
方义:本型属血虚风燥之证,治以养血凉燥,祛风止痒。故取血海、三阴交以养血凉燥;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,故取合谷、足三里以行气活血,调和营卫。《内经》云:“诸痛疮痒皆属于心”,故取心经之荥穴少府,以清血分之郁热;更配百虫窠、风池、风市以祛风而止痒。诸穴合用,各奏其效,病自痊愈。[注意事项]
1.灸法治疗湿疹具有活血通络,祛风止痒的作用。
2.湿疹皮损处切忌搔抓,以防感染。
3.患者忌食辛辣、鱼、虾、蟹、鸡、酒等物,以避免过敏奇痒而发作。
*文章有效期至2024年6月14日
*文章转载来自 艾艾贴订阅号
*文章部分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*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!
*本文如有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,告知即删;
*本资料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意味对此作出任何承诺;
*注:以上内容仅提供一种治证思路,供参考。
*本资料仅供内部学习资料,请勿做商业使用;
深圳前海艾艾贴授权9年总代理 授权总代:赵泽红 微信号:18823198636
相关推荐